中國自秦始皇以來兩千多年都是采用郡縣制,盡管在歷史進程中有朝代局部采用了分封制,但總原則上郡縣制是一直在完善中發展的,當前國家治理模式也是郡縣制,鄉村振興具體的管理和執行工作基本上都是落在區縣這一層級,作為區縣的一把手書記有責任和能力把鄉村振興當成一把手工程來抓,在具體的村子上又需要有不同的策略,同時還要歡迎社會企業和社會人士廣泛的參與鄉村振興事業中來。具體怎么干上我們主要分為三部分內容:
1、縣委書記把鄉村振興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除了在省市層面設定大指標體系,保證樣板孵化,更重要是建立區縣推進制度和路徑,而區縣推進的制度和路徑最關鍵要做三步:謀劃、分群、抓重點。
(1)謀劃: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個區縣應該怎么發展是有自己的一個藍圖的,當前區縣發展最重要和最主要就是制定《區縣國土空間規劃》和《區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做到有規可循有規可依。《區縣國土空間規劃》要按照“五級三類四體系”的內容原則來搭建,是區縣國土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要明確城鄉開發邊界,國土空間內所有土地性質,哪些能夠開發哪些不能夠開發,能夠開發的能夠開發到什么程度,遇到特殊地塊地段的特殊處理方式等等;在《區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主要解決的是所有村莊的歸屬問題,到底是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還是搬遷撤并類,還是暫時無法定義類別,只有區分了村莊的屬性才能更有針對性的采取振興的措施,才能更好的因地制宜的給予定位和發展助力。
(2)分群:凝聚更多的鄉村振興派。鄉村振興的主體是人,是當地的村民。與之相關的人有一部分是外部的人,但是還有很大部分是已經或即將要與鄉村發生關系的外部的人。與之相關的力量有一部分是當地的力量,有一部分是外部力量。外部力量雖然不是真正的主體但是在整個振興過程中,對整個鄉村能否振興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有與鄉村振興有關的人群角色都要進行必要的梳理,以便于我們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明確所有的角色的定位和正確把握今后鄉村與之的相互關系。
誰能夠促進我們的鄉村振興?誰在阻礙甚至是破壞我們的鄉村振興?這個問題必須得弄明白。中國過去鄉村振興的成效甚少,一方面是由于大歷史時期決定的,不切時宜,還有一個基本原因就是在各個階段尤其是新農村建設時期和美麗鄉村時期因為不能分辨誰是促進鄉村振興的,誰是阻礙甚至是破壞我們的振興的。在此時期因為幾乎所有人都稀里糊涂的幫扶了阻礙甚至破壞鄉村振興的力量。
怎么定義振興派呢,一個村莊的振興規劃需要五個部分的力量,縣委鎮委及相關領導部門,村兩委班子成員,入駐村莊企業代表,村民代表,外部規劃設計團隊及有關各方面專家。振興周期三十年計,在振興周期之初前三到五年,需要全縣所有部門支持才有可能樹立典型。這五個部分我們定位和定義成振興派。
有振興派就會有中間派和反對派,鄉村振興就是要把中間派和反對派變成振興派,把我們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我們的村莊建設的比城市更美好。
(3)把培養帶頭人當成縣里的頭號工程來抓
帶頭人是鄉村振興的靈魂人物,帶頭人在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的叫法,有的叫領頭雁,有的叫帶頭羊,總之就是能帶領老百姓過好日子的那個人。一個鄉村最終能不能保留下來,能不能走向振興關鍵看帶頭人。今天談鄉村振興必須要明確帶頭人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要干的基礎上,關鍵靠人,最關鍵靠帶頭人。
帶頭人一般都是指村委書記,是振興鄉村最重要的角色。在鄉村振興工作過程中,重要的角色很多。黨委政府能給你資金、項目、土地等稀缺資源的支持,能為你當好后臺、把握方向。專家和鄉賢為你出謀劃策、指點迷津、牽線搭橋、規劃設計。資金和企業家也很重要,有了資金有了企業家,可以把村莊的資源盤活,可以解決村民就業,可以推動農業產業鏈延伸。村民更重要,村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村民如何成為主體,只有在組織起來的情況下;誰來組織,村兩委;村兩委的主心骨是誰,村書記。村書記在整個鄉村振興戰略中是承上啟下的關鍵節點,村民靠他組織,上級黨委、政府的意圖靠他落實。
我們在上文說帶頭人可能來自三種方式,自生,培養,返鄉。自生和返鄉固然是好的,但是也是稀缺的,但凡有這樣的靈魂人物的村莊,也基本能夠實現鄉村振興。區縣把培養帶頭人當成縣里的頭號工程來抓,這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從組織體系中培養和鍛煉自己的隊伍才能始終更好的保持對鄉村振興的戰略定力,區縣政府不能不重視對帶頭人的培養。
對振興帶頭人的培養,還要配合全省的鄉村振興中人才振興策略,做到有機結合,取長補短,相互促進。
2、村子如何具體振興
鄉村振興最重要的執行核心是落到村子上,總體原則是,帶著農民干,做給農民看,幫著農民建,領著農民賺。村莊要在縣和鎮兩個上級層級的管理和服務下進行,鄉鎮在區縣鄉村振興中是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村莊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力量,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村莊要把從上到下的外部助力和從外向內的外部助力給轉化出來,能夠轉化成從內向外的從下向上的力量,能夠激發出內生動力,這是鄉村振興的最根本。通常大部分村莊是需要外部助力的,這些外部助力會成為啟動村莊鄉村振興的一部分堅實的力量。
一個村莊首先要看在區縣內的定位,在上位規劃中是成為了哪一類的村莊,到底是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并類的哪一種,只有確定分類才能決定去留。保留下來是能夠振興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在帶頭人的帶領下發展產業,通常是采用“資源三變”的模式來發展修復已經坍塌的鄉村集體經濟,努力實現五個振興,產生內生動力。第三步是推動全民參與,只有實現共同富裕才是鄉村振興。這個過程是艱難的復雜的曲折的多變的。只要努力奮斗了,最后的結果都將是美好的。
3、社會群體怎么參與
社會群體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是鄉村振興很重要的外部力量。最簡單的想,所有人都是鄉村和鄉村內容的消費者。有的鄉村甚至會成為外部企業發展和外部個人事業的主戰場。這些發展模式和路徑在不同區域不同條件下都會千差萬別,但需要把握的一個核心就是要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不要在名義上尊重,本質上實行掠奪。
我們的鄉村振興出現在這個節點跟世界上其它任何國家和地區的鄉村振興都不一樣,鄉村振興是百年大變局的具體表現,只有鄉村振興才能全民富裕,才能更進一步增強國際競爭力,才能更好的輸出新秩序,在鄉村振興領域也將存在大量的機會,鄉村能夠提供健康的蔬菜肉蛋奶、香甜的水空氣和清幽的環境,能夠提供大把的就業市場,還能守護我們的區域文化,給我們的不同區域文娛一個盛放的空間和載體,當前的鄉村產品和服務并不能滿足我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求,目前也是填補鄉村產業和市場空白的最好機會,可以用幾年時間來打造很多優質的鄉村目的地。相信每個人都會躍躍欲試,關鍵是大家都要定好自己的位,做好自己的事,相信機會是大大的。
鄉村振興開啟的不只是鄉村振興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在重啟我們的文化建設,重啟修復已經走向坍塌的國之四維禮義廉恥。鄉村振興開啟的不只是發展鄉村,更重要是它將結束房地產為主體的城市空間活力場,開啟兩條腿健康走路的新時代,它將再次重新定義生產關系,塑造消費結構,重建以綠色生態服務健康為主體的新型空間活力場,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一部分。
鄉村振興開啟的不只是服務鄉村,更重要的是同時服務廣大城市人群,借鄉村振興的東風,由鄉村提供健康的生活環境,美味的食品和和諧的社會價值觀。鄉村振興喚醒了一大批由鄉村走出去的人,鄉村振興這條路才剛剛啟航,我們更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