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養型農業園區的景觀在設計上,需要從“康養”、“農業園區”以及“舒適性”和“特色型”四個角度去進行考量,打造一個自然、農業、鄉村、人文等要素和諧融洽的農業園區,幫助游客舒暢身心,獲得快樂的同時,也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改善了農民的生活狀態,振興了鄉村文化與經濟,為我國新農村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下面淺談一下康養型農業園區的景觀設計原則:
1、生態性原則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起,我國的旅游業就開始野蠻發展,因缺乏管理經驗,野蠻地追求利潤,導致很多自然生態、歷史文化地區其原本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內涵都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同時國內經濟騰飛,基礎建設大力發展,因管理不到位,也對自然環境造成了不小的打擊,例如某電影劇組為了拍攝破壞當地水土,現如今,無論是國家還是民眾都注意到了保護自然保護生態的重要性,近幾年來新開發的景區也都是基于這個理念去進行開發。所以康養型農業園區的景觀設計的基礎,是一定不能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給與游客最原始、最原汁原味的生態享受,與大自然和諧共處。
2、功能性原則
無論是景觀設計,還是其他環境類設計,亦或是其他設計行業,都要滿足使用人群對于設計產品的功能性需求,不能因為著重于藝術性,而減少甚至是忽略了功能性。康養型農業園區的景觀設計更注重“康養”二字,致力于為游客提供一個舒適的、能夠釋放身心、更加親近大自然的建筑項目。因此需將游客的感官享受放在首位去考量。基于這樣的原則,就必須加強基礎功能的建設,全方位多角度地為游客考量,讓游客在游玩的過程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輕松與舒適。因此,康養型農業園區的景觀設計一定要以功能性為優先,在滿足功能性的前提下,再去考慮藝術性。
3、主題性原則
康養型農業園區的景觀設計基礎,是為了突出鄉村風情,帶領游客體驗鄉村文化,感受鄉土氣息。所以在進行相關的景觀設計時,一定要保留鄉村文化和鄉村特色,以鄉村為主題打造一些列農業元素和自然元素以及康養元素相結合的旅游項目。保留鄉村原有的農業風貌,例如農田、水田、梯田等,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的農村景觀,在此基礎上去進行美化修飾,其美化修飾的設計理念,也應當遵循主題性原則,不能產生風格上的撕裂感,例如在農業園區設置洛可可風的景觀布置,就會產生強烈的不適感,從而讓游客產生一種“東拼西湊”的藝術感,對農業園區的好感也會大打折扣。
4、體驗性原則
康養型農業園區是一項互動性很強的旅游項目,其景觀設計脫離不了游客的參與,所以應當注重游客的游玩體驗感,傾聽游客的建議,及時改正完善,將游客的體驗感作為農業園區建立的第一要素。
除了游客體驗,康養型農業園區也應當注重內容的布置能夠給游客帶來怎樣的身心感受,不斷精簡完善項目,力求游客能在行程中感受到自然的親和力,嘗試農業生活的樂趣與辛苦,了解農村生活的怡然自得,將人與自然,城市與鄉鎮,動物與耕作等要素相融合,構建一幅和諧的農村生活畫面。游客在陶冶情操的同時,釋放壓力,身心得到舒展,獲得愉快的游玩體驗,才能讓游客感覺不虛此行,積極主動地想要展開下一次旅行。
5、適地性原則
農業園區的景觀設計一定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立足于當地鄉村的土地上,結合當地的實際資源,這樣不但能在成本上開源節流,也能更好地突出當地的風土人性。不但可以有效地保障各個景觀要素之間和諧統一,互通共融,奠定農業園區的整體基調,在此基調上構建發展理念和發展宗旨,進一步地保證園區的可持續性發展。
同時,適地性也可以保證農業園區的特色,打造獨特的,具有自己風格的農業園區,形成與眾不同的鄉鎮生活文化,無論是對于宣傳還是吸引顧客都是非常有利的,可以進一步地增加園區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