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閑適有著讓人腳步放慢的魔力,江南本就是一個靜謐慢節奏的地方。
站在廣濟橋上眺望古鎮全景:一面是青石黛瓦的老屋,一面是嶄新現代的房屋,古典和現代相互交融,并沒有太多違和感。
澄湖搖練明嵐間黛,臨水幾人家正江郵夕照。溫婉的女子穿過廣濟橋,款款而行也停駐于此地。
順著巷子里的青石板路走到正街,自己也變成了雨巷中那撐著油紙傘的姑娘。
這是一座有著300多年歷史的明清老宅,曾經塘棲首富“姚皇帝”的祖宅。
如今,舊時富庶繁華的塘棲不再,幸而老宅本身就是記憶……
面對這個充滿歷史韻味的明清老宅,他們在不破壞原有結構的情況下,修舊如舊,讓這個明清老宅不失韻味,又能融現代人的生活。
原有屋頂的磚瓦全部掀掉,做了防曬防漏工程后再重新蓋上,再經過精確排布,進水管,排水管,在隔墻中開始穿梭……
老宅改造完成,看得見的都是老的,看不見的都是新的。
西姚宅整棟老宅為三進三開磚雕木樓,推門走入其中,筑有門檐,雕龍畫鳳,一瞬間的熟悉感,仿佛上一世就在這古宅生活。
宅子三進三開,第一進為門屋,主人家便在此迎客。
第二進是廳堂。以前的時候,婦女不能隨便到外院,客人不能隨便到內院,內外分明。
從建筑的規制及用途,便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尊卑、男女有別。
第三進或后進為私室或閨房,是婦女或眷屬的活動空間,等閑不得隨意進入。
按照舊時習慣,將這里做成鬧中取靜的客房。
庭院深深,打開純木質結構的窗戶。
走進屋子,明媚的陽光從窗外灑落來,桌子上也灑滿了陽光。
中式的純木拔步床、白紗帳幔、木質的衣架、屏風、掛畫……閨閣中透出濃濃的書卷味。
無論是正房還是側室,每一戶都有一個小院落。要行酒令,還是要斗茶,任你高興。
光腳走在小院青石板上,在古色古香的屋宇間穿梭,猶如穿過歷史的洪流逆時光而行。
也可留在屋內,享受一番絲竹之樂,琴音裊裊間,心神也隨之搖曳。
老宅子有極其舒適的環境,可以在屋內愜意的呆上一整天。
一樓公共空間是大型的私家庭院,好似一個私家園林,在園子里轉轉你會發現,空間婉轉別致,獨具情趣,每一個轉身都是一番迷人的景致。
中間留有小天井,夜晚來臨,煮清茶一杯,竹影斑駁,月光空明。
霏霏小雨的清晨,光影跳躍。整條街都玲瓏晶瑩起來,賴在床上聽檐畔滴水,心里的漣漪也一點點散開到了舊時光中。
精心設計的茶室,從普洱到龍井,再到碧螺春,是愛茶的雅人們心照不宣的默契。
煮水、凈手、洗壺、烹茶,淡淡茶香洗去渾身浮躁。
除了茶室,這里還有禪修館,甩掉所有煩心雜事,躲在高梁大柱的禪修堂,與內心對話。
無論你來自何方,一杯溫茶,一方書齋,一盞明燈,便是鄉間的雅致。住進這個明清老宅,內心將暈開,如同水墨畫一般,被一種古樸的溫柔籠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