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子,坐門墩,哭著喊著要媳婦兒,要媳婦兒生孩子,生了個孩子是小胖子。”這首老北京的童謠,歡快喜慶,充滿童真童趣。
娶媳婦找婆家,古人講究門當戶對。門不當戶不對,或高攀,或下嫁,真的愛情倒也無妨,若是攀附權貴,委曲求全,卷入權謀之爭,難免淪為愛情的悲劇。
怎么看是否門當戶對?
門當,就是兒歌中的門墩兒,大門前兩側相對而置。戶對,是指門楣上方的圓柱形木雕或雕磚,有的是一對,有的是兩對,故稱。
門當、戶對上往往雕刻有適合主人身份志趣的圖案,門當的大小、戶對的多少又標志著宅第主人家財勢的大小,所以,門當和戶對除了有鎮宅裝飾的作用,還是宅第主人身份、地位、家境的重要標志。
所以,所謂的“門當戶對”就是一定要官位相當,品階相同。
然而,自古有文臣武將不可聯姻的說法,怕的就是文武雙全的家庭背景,更便于結黨營私,禍亂朝綱。
那么,文臣武將的門面該怎么辨別呢?看門墩兒!
門墩,又叫門座、門臺、門鼓、抱鼓石,成對分立左右,呈扁形,要么是方形的石墩,要么是圓形的石鼓。
圓的石鼓是武官家的,方的石墩是文官家的。方形的石墩上,刻梅花荷花菊花等,以表超凡脫俗,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石鼓是武官的象征,很好理解,擊鼓進軍,厲如雷霆,大將身先士卒,揮戈馬上。
這是老北京的胡同文化,也是中國建筑美學的典范,更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和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