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乡下乳妇奶水在线播放,四房播播五月天

 
 

古代官員的身份證(虎符、魚符、龜符)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25-05-03 09:04:04  來源:博物館文物博覽
核心提示:古代人有身份證嗎?如果沒有身份證的話,豈不是很容易就被人假冒身份?而古人又是如何辨別對方身份的呢?

  在現代社會,身份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身份證不僅表明了一個人的身份,更成了人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沒有身份證可以說是寸步難行。


  那么,古代人有身份證嗎?如果沒有身份證的話,豈不是很容易就被人假冒身份?而古人又是如何辨別對方身份的呢?



  虎符


  虎符又稱秦杜虎符或杜虎符,戰國秦國秦惠文王時期文物(約公元前338-前325年)。1975年被農民楊東峰在西安市北沈家橋村發現,青銅材質,采用錯金工藝銘刻小篆40字,銘文嵌入金絲。長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


  杜虎符上的銘文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興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雖毋會符,行殹。”


  大意為:調兵之符,右半存于君王處,左半在杜地的軍事長官手中。凡調兵超過五十人,杜地將軍的左符須與君王的右符契合并勘驗無誤,才能行動;但如果遇到須點燃烽火報警的緊急情況,不必合驗兵符即可行動。體現了調兵的具體規定和當時軍隊調動的制度和程序。



  魚符


  魚符雛形可追溯至隋朝(589年),當時官員使用的木質魚符。魚符多由木、銅、銀等材質制成,魚符一般長約6cm、寬約2cm,形狀像魚,分左、右兩半,中間有“同”字形榫卯可相契合,有些魚符還在底側中縫加刻“合同”兩字,以資合符時查驗之用。頂部通常有穿孔,用來系掛,以便官員隨身攜帶。


  正式確立于唐代,由唐高祖李淵為避祖父李虎名諱,改傳統虎符為魚符。


  魚符,在官員朝見皇帝、會見同僚、外出辦事、主帥與守將之間調動軍隊、任免官員等,都需雙方先亮“魚符”,以“驗明正身”,兩張符能合上,就能驗證彼此身份為真。為了方便攜帶魚符,朝廷定做了裝魚符的“魚袋”,要求“符不離袋、袋不離符”。魚符的材質因官員品級不同可分為:親王及三品以上官員使用金魚符;三品以下、五品以上官員使用銀魚符;六品及以下官員使用銅魚符。


  楊全節魚符出土于唐代楊全節(武則天表兄)墓葬,現展出于西安咸陽機場博物館。是唐代官員的身份憑證及皇宮門禁卡,材質為銅質,呈魚形,長約6厘米,魚頭處刻“左”字標識所屬機構。其為左右兩半,背面刻“同”字榫卯,榫卯可相契方可驗證身份。作為太子東宮出入憑證,需與存于宮中的右符匹配才能通過“安檢”。刻官職信息(太子左內率),體現唐代“符不離袋”的嚴格制度。正常情況下唐代官員離任需上交魚符,但楊全節魚符隨葬未回收,推測因武則天對其家族的特殊恩寵。



  龜符


  這件銅制龜符是唐代文物(公元618-907),長4.15cm,寬1.9cm,厚0.45cm,龜形物呈扁平橢圓形,通體銹色翠綠。頸長,四肢短小。頭部略尖,有一圓孔,可以穿繩系掛。背部四周起棱,略高于頸和四肢,陰刻龜甲紋。腹部平,陰刻“同”字,筆畫粗深,字形介于篆、楷之間。1989年新疆焉耆縣四十里城子鄉博格達沁古城中采集。


  到了武則天時期,魚符改為龜的形狀,通常三品官員佩戴金龜符,四品官員佩戴銀龜符,五品官員佩戴銅龜符,唐代詩人李商隱有首詩“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的詩句。后來因此引申出“金龜婿”的詞語。


 

本文標題: 古代官員的身份證(虎符、魚符、龜符)

本文鏈接: http://www.china7501.com/news/show-14094.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之用。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關于本網站所有圖片以及內容頁面中的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陸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最新文章
推薦圖文
點擊排行
項目策劃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鄱阳县| 晋城| 花垣县| 开原市| 额尔古纳市| 定安县| 辰溪县| 本溪市| 攀枝花市| 宝丰县| 双城市| 子洲县| 呼玛县| 平阴县| 吴江市| 辽宁省| 黄平县| 泗水县| 宜丰县| 磴口县| 新和县| 邹城市| 南京市| 磐石市| 福泉市| 彭泽县| 仲巴县| 五原县| 上饶市| 阿荣旗| 三明市| 黄梅县| 屏东县| 安图县| 安吉县| 梓潼县| 仁化县| 来凤县| 威宁| 蕲春县| 榆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