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21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透露,該院與英國國家圖書館下一步的合作中,將重點關注藏經洞出土的文物,探索如何實現全球共享。
王旭東說,因為這些文物分散在世界很多國家的博物館,現在數字技術給我們帶來了這樣的可能性,“希望通過與大英圖書館的合作,能邀請其他合作伙伴加入這個項目,推動藏經洞出土文物的數字化,實現全球共享。”
正在舉行的首屆絲綢之路國際文化博覽會上,敦煌研究院承辦了《敦煌文化的當代價值》分論壇,來自法國、日本、英國等地的“敦煌學”研究者共聚一堂談敦煌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同時,敦煌研究院與美國蓋蒂保護研究所、英國國家圖書館、英國牛津大學分別簽署了合作協議。
王旭東說,過去重點是對敦煌石窟的保護、游客管理、遺址管理和擴大絲綢之路沿線古遺址保護人才的培養,減少日益增長的旅游業給文物保護帶來的潛在危險。
“通過長期合作,培養和形成了一支長期扎根敦煌的文物保護隊伍,這個成果遠大于其他成果。”王旭東說,這使他們能主動實現一些文物保護的科學研究、技術推廣、形成符合中國文物保護實際的保護理念。
王旭東說,敦煌研究院愿意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享文化遺產保護技術。“敦煌文博會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國際文化交流和對話的平臺”。他說,除與以上三家機構簽約外,敦煌研究院近日還新增了來自美國、法國、英國、韓國的國際學術機構和大學等合作伙伴。
“游客會越來越多,保護還是第一。”王旭東說,所以要想出一些辦法盡可能減少旅游業對實體洞窟產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