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或許將成為今年的關鍵詞,2月的中央一號文件,以及在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而鄉村振興肯定少不了鄉村建設,這些鄉建的案例,是不是讓人真正開始向往鄉村!
四個鄉村建筑設計
1、杭州富陽東梓關回遷農居


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江南村落,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與生活條件,當地政府決定外遷居民,并在老村落的南側進行回遷安置。設計試圖從類型學的思考角度抽象共性特點,還原空間原型,嘗試以較少的基本單元通過組織規則實現多樣性的聚落形態,形成帶有公共院落的規模組團,與傳統行列式布局相比,在土地節約性、庭院空間的層次性和私密性上都有顯著提升。
2、安吉山川鄉村記憶館



地塊位于安吉山川鄉船村主干道邊,緊鄰溪水,建筑原始狀態很差,屋面瓦、墻體基本報廢,只有幾根紅磚柱和木屋架尚能加固使用。設計師在大空間中盡量多的設置天窗,使風景最大化的映入室內,也盡可能減少對周邊民宅的干擾。施工中大量使用就地取材的鄉土材料,門窗由村里的老工匠制作。
3、莫干山大樂之野庾村民宿


民宿位于浙江莫干山鎮庾村國營時期蠶種廠的西側,舊有的建筑散落在場地上,有些已破舊坍塌,樹木填充了村落肌理的剩余空間。設計采取風景內化的策略,不僅是建立對于不利外部的防御性,反之也讓被滲透的內部成為景觀中一部分。同時民宿也為小鎮提供了可共享的公共空間造就了公共區與民宿之間特殊的流線關系,和多樣的游走體驗。
4、木蘭圍場


自古以來的建筑形象功能就與符號學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本案建造場所是一片大草原,如何的建筑才能不違和的融入場所呢?我們試圖從蒙古包中尋求靈感,其作為一種獨特的建筑形式卻是草原的圖騰。我們以傳統的蒙古包為母題,從平面,立面到裝飾紋樣,向傳統精神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