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木在喀納斯景區有三座圖瓦人聚居的村莊:喀納斯村、白哈巴村和禾木村

三座村莊都以風景優美、風情獨具聞名。禾木的圖瓦人,通常會說四種語言,母語
圖瓦語,村上通用的哈薩克語,上學后的雙語教學―――漢語和蒙古語。

在喀納斯景區有三座圖瓦人聚居的村莊:喀納斯村、白哈巴村和禾木村,三座村莊都以風景優美、風情獨具聞名。其中禾木村雖然旅游開發較晚,卻也因此保留了更多原生態的風貌。
去過禾木的人,大都有這樣的感觸,如果說喀納斯是神的后花園,那么禾木就是這后花園中最有魅力的所在。

2000年以來,禾木村先后榮獲“中國最美的六大古村古鎮”、“中國最美的十大秋色”、“中國十大最有魅力休閑鄉村”等美譽。
禾木村,主要生活著蒙古族圖瓦人,他們在這里居住的歷史大約有四五百年了。禾木村是至今保持著最完整民族傳統的圖瓦人聚集地,也是僅存的三個圖瓦人村落中最大的村莊,全村現有2310人,55%的村民是蒙古族圖瓦人。

村里的圖瓦牧民個個都是滑雪高手,他們還養黑蜂、種土豆、賽馬、射箭,保存著原生態的生活方式。
禾木的圖瓦人雖然屬于蒙古族,許多生活細節卻與蒙古族大相徑庭,蒙古族住在一馬平川的草原,圖瓦人住在山水之間;蒙古族住蒙古包,圖瓦人住木屋??正是這些難以解釋的細枝末節,和圖瓦人只有語言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加深了禾木的神秘,更令游客向往。

上世紀初,流亡的白俄羅斯人從俄國大批進駐禾木,于是,將禾木原本的平頂木屋改成今天美觀實用的尖頂木屋,并帶來了優良的俄羅斯馬,俄羅斯土豆種植技術,高加索黑蜂養殖技術。于是,禾木的圖瓦人在俄羅斯人的帶動下,不僅僅放牧,還學會了種植與養殖。一直到今天,在禾木唯一種植的蔬菜就是土豆,養黑蜂的習慣也一直流傳至今。

6月16日,是禾木的敖包節。有時春天來的晚些,但到了此時,也會花開成海。山花爛漫,奶酒飄香,敖包盛會的熱烈歡慶,令人向往。禾木平臺、美麗峰、禾木河邊、木屋前、柵欄邊、秋千上、木椅上??到處都是適宜冥想的地方,到處都能給你留下禾木旅行最美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