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是《易經》在建筑上的應用,是古代人類在建設城市和家園的綜合評定方法,基于中國特殊的地理環境,故對有同樣基礎的中國古代園林的影響也隱約可見。我國古代園林的“相地”是指勘測與選擇園地,而相地原為風水術的別稱,原意為觀察山水形勢、選擇最佳地點。
《園冶》中“相地合適,構園得體”,把園地分為山林地、城市地、村莊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等六種類型,并分別說明其不同的相地方法。要求有山或有水,這與風水所云“人之居處,宜以大地山河為主,其來脈氣勢最大,關系人禍福最為重要;若大形不善,總內形得法,終不全吉”(《陽宅全書》)有異曲同工之處。
所不同的是,風水以擇定自然天成的山水環境為最終目的:而園林則以選擇自然天成的山水環境(園地)為基礎,還要加以更多的人工修飾。此外,如果是方寸之間的園地,難有真山真水,亦可“模山范水”(即造假山水),但追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立基”是是指確定園林建筑、假山、水體與植物在總體布局中的位置。《園冶》卷一“立基”云:“凡園圃立基,定廳堂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選向非拘宅相,安門須合廳方”。這里的“先乎取景,妙在朝南,”也類似于風水中尊貴建筑須“負陰抱陽”即座北朝南的原則。
事實上,在風水的影響下,我國比較典型的古代園林布局也大都是主體建筑倚山居北,而把人工湖或池塘建在南部。以頤和園為例,它把從昆明湖中挖出來的土用來培高萬壽山,形成南湖北山格局,再以報恩延壽寺從臨湖山麓建起,依山重疊,形成軸線;然后把佛香閣立在中軸線上的穴點上,使其成為全園的構圖中心。
從構圖上講,風水理論的重心定位、前后對景、左右對稱、縱深軸線發展,在古代園林中有很強的反映。主要反映在北方園林的軸線對稱和南方園林的中心布局上。五行方位論在北方園林中表現較多,如:頤和園、慈寧宮花園、萃錦園等。北京景山整個園景可以說是風水理論指導的結果。《洛陽伽藍記》“城內”篇有“山北有玄武池,山南有清暑殿……柰林西有都堂,有流觴池,堂東有扶桑海”。按東西南北方位與五行特征配合造景。由此可見風水對造園構圖的影響。
掇山又稱疊山,指人工堆造假山,它是我國古代園林藝術的精華之一。《園冶》卷三“掇山”云:“假如一塊中豎而為主石,兩條傍插而呼劈蜂,獨立端嚴,次相輔弼,勢如排列,狀若趨承”,這里的“輔弼”、“趨承”都是風水用詞,這里的主石與兩旁劈峰之關系借鑒了風水中主山與其左右砂山的主從關系處理法。
古代園林在藏風聚氣的基礎上提出:浩氣永壽,氣壽觀在園林中表現為題名與壽結合。與壽有關的題名如南齊仙都苑中的萬歲樓、頤和園的萬壽山、圓明園的延壽寺等。長壽的動物如鶴、龍、虎、獅、龜、麒麟、朱雀、玄武等,獅子林就因為吉祥就曾在皇家園林中四次被仿過。用長壽的松、柏、杜、靈芝等來造景的有魏文帝在洛陽建的靈芝池、承德避暑山莊松鶴齋、頤和園的云松巢等。
古代園林設計中的造園禁忌表現在石忌、木忌、池忌、山忌、屋忌、裝飾禁忌等。石忌運用最多的當屬辟邪鎮惡的石獅、石鼓、石龍頭等。在宗教園林中,因名人種植而后神化、佛化上升為風水樹、神仙樹。如蘇州司徒廟的清、奇、古、怪四棵柏樹。池忌常用神獸如龍、龜、鶴、鴨、風、蝙蝠或是風水吉語為池題名。山忌中的靈山多為風水山、佛山、儒山、道山等。屋忌主要是建筑的方位朝向、平面形式、題名選擇上符合易經八卦、風水禁忌、宗教禮儀、風俗習慣等。西漢王商宅園白虎殿就源于風水八卦。在古代園林的室內裝修上,喜用辟邪納福、神話傳說、名人典故等禁忌裝飾。如頤和園用了三國故事和西游記的故事組成百米長廊。禁忌無非是辟邪納福,與風水之藏風聚氣異曲同工。
風水禁忌在古代園林中主要表現在造園的選址、構圖、造園手法、裝飾上等。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我國古代園林與風水之間有著密切的內在關系,比如,我國古代最著名的造園巨著《園冶》即大量借用了“相地”、“卜筑”、“八宅”、“宅相”、“擇居”、“青霞”、“紫氣”、“輔弼”、“趨承”、“曲折有情”等一大批風水用詞,雖然不能斷言風水左右了我國古代園林的藝術設計,但它對于古代園林設計的滲透和影響還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