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古鎮、古村情有獨鐘,它們獨特的味道令人欣喜,無法忘卻。古建筑“趟”過歷史的漫漫長河,雖然飽經滄桑,但依舊屹立不倒,向我們傳達著過去那些不可忘懷的人與事。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江寧的部分歷史古村鎮,在人煙稀少的古村落,回歸市井生活,也是一種歸隱。
東山鎮
晚清
東山鎮(現東山街道),原名土山鎮。鎮的最早記載見于晚清《寧蘇圖表》中。東山鎮的具體位置在江寧的中部偏北,依托于它區域內的一座土山而出名。土山,又稱東山,高僅60余米,稱不上為山,充其量也只是個山丘,而歷史上文人雅士歌詠她的詩詞竟有數百首之多,這主要是因為它與東晉丞相謝安“東山再起”的故事有關。
陶吳鎮
宋
陶吳鎮,位于東山鎮西南21千米處,其地因有陶、吳二姓世居于此,原稱陶吳鋪。宋景德二年(1005)在此設金陵鎮,為置鎮之始,到了晚清改名為陶吳鎮,亦名桃紅。
淳化鎮
北宋
建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鎮以“淳化”年號名之。距今逾千年,是南京的千年古鎮。淳化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其中南朝石刻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即被列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虎洞明曦”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丹陽鎮
隋
丹陽鎮,是隋開皇九年(589)廢縣改為鎮建制的。小鎮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最早稱丹陽的就是這里,后來有了鎮江的丹陽縣,這里就被稱作為小丹陽了。小丹陽自秦至唐均為郡縣治,唐貞觀元年時廢縣。
湖熟鎮
唐
湖熟,原名湖孰,始于唐代設鎮。它的歷史相當久遠,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這個區域居住。1951年在此地考古發現先民遺跡,命名為“湖熟文化”。
秣陵鎮
秦
秣陵是座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江蘇名鎮,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置秣陵縣,秦漢以后一直是江南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直至三國時孫權才把中心移向金陵。因此有“先有秣陵,后有金陵”之說。
湯山鎮
清
湯山鎮,位于東山鎮東北23千米處,在湯山東北麓、寧鎮公路兩側、湯水河的源頭兩岸,清代設鎮,稱湯水鎮。雖說鎮的建制很晚,但早在三國時便有湯山之名,直到民國35年(1946)才首次有了湯山鎮稱謂。
江寧鎮
北宋
晉太康元年(280),東吳滅亡后,改建業縣為秣陵縣,又析秣陵西南置臨江縣。次年(281),改臨江縣為江寧縣,縣治在今江寧鎮,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江寧縣名。民國23年(1934)縣治由南京遷至東山鎮。圖片
江寧古鎮距今1700多年歷史,留下很多歷史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