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是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的一項傳統民間技藝,已有2000多年的傳承史,工藝精美,內容豐富,用途廣泛,是一項深受民眾喜愛的藝術形式。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市場的變化,曲陽石雕也面臨著許多傳承難題,如何才能突破瓶頸?需要從工藝、題材兩大方面著手創新,以此適應新的時代需求。作為傳承人,也必須與時俱進,不斷為自己的藝術注入新鮮的血液,只有這樣,才能為曲陽石雕開辟全新的發展道路。
曲陽石雕,據考證誕生于西漢,至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依托于太行山脈豐富的漢白玉資源,千百年來,一代代石雕匠人不斷豐富和完善曲陽石雕的藝術內涵,形成了技藝精湛、內容豐富、具有濃郁的地域特征和藝術魅力的工藝美術形式。傳統的石雕用途廣泛,主要用于碑刻、牌坊、石獸、家庭裝飾品、宗教造像等,元代的建筑、明清時期的陵墓和花園等,見證著“曲陽匠師”的聰明和智慧,遍布中華大地的曲陽石雕遺存代表著石雕的最高成就。2006年5月20日,曲陽石雕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標志著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得到了政府、社會的認可,也印證了曲陽石雕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極高的文化藝術價值。近年來,市場形勢日新月異,在歷史的光環背后,曲陽石雕在發展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現實問題。我們必須發現問題、正視問題,全行業一起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
一、曲陽石雕面臨的時代問題
首先,傳統石雕以手工打造為主,當下,在雕刻過程中雖然運用到了一些機器輔助,但總體而言,仍屬于“手工藝”,在機械化、批量化生產的工業浪潮中被淹沒,難以提高生產效率是石雕傳承面臨的第一個問題,這是挑戰,也是機遇。
其次,工業化提升了生產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剝奪了藝術品的獨有美感,批量復制增加了數量,降低了品質,而精細作業、巧妙雕刻、手工之美一直是曲陽石雕的立身之本,也是其藝術價值的保障。在各類機雕產品層出不窮的時代,堅守工藝的底線,多一些“手藝”,少一些“復制”,是民間工藝保持特色的基本思路,也是曲陽石雕的文化藝術價值所在。在工業化的沖擊下,石雕這一獨具特色的傳統手工藝如何在傳承和創新、量產與精工、文化和市場之間找到平衡點,一方面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發揚工匠精神,讓石雕作品既保持傳統風骨,又不與時代脫節,就是擺在業內人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再次,市場的變化是曲陽石雕面臨的另一大挑戰。傳統的石雕作品,多數出現在園林、庭院、宗教建筑中,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傳統建筑對石雕的需求越來越少,傳統市場日漸萎靡。而在另一方面,現代雕塑、裝飾品的需求日益擴大,文創、國潮市場日益火爆,消費者年輕化、時尚化成為一大趨勢,如何把握這一趨勢,轉變曲陽石雕固有的“傳統”標簽,進軍現代藝術品領域,這是從業者必須意識到的問題,事關行業命運。當今的曲陽石雕市場,非常缺乏與時代緊密結合的作品,結合市場、結合現實,是曲陽石雕創新的當務之急,也是每一個從業者必須肩負的時代使命。
二、曲陽石雕的創新途徑
發現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曲陽石雕必須實現由內而外的全面變革,以適應市場新變化,贏得競爭力,再創輝煌。其中,工藝、表現力、形象等是外在問題,題材、觀念、理念是內在因素,這些都是曲陽石雕在繼承、發展中必須創新的因素。
(一)繼承、發展石雕雕刻工藝是曲陽石雕實現的重要手段,在任何時代、任何背景下工藝都要與時俱進
雕刻過程中,會用到陰刻、陽刻、陰刻與陽刻結合等多種線刻技法,線條飛揚流動,表現力很強,正是因為有了變化多端的線條作用,使得曲陽石雕的精神內涵突破了形體外表,升華到空靈的空間感中,達到了一種與西方雕塑完全不同的美感,象征東方式文化、審美。如此博大精深的雕刻技藝,作為從業者,我們必須心懷敬畏,傳承、學習、發揚光大,并在此基礎上,打開思路,大膽創新,讓傳統技法在時代中進步。具體而言,在雕塑的創作中,應做到突破常規、不拘一格。圓雕、浮雕、線刻等表現手法,在曲陽石雕的創作中經常被用到,優秀的作品往往是這些手法的綜合。但綜合不等于疊加,而是分情況具體對待,例如,在局部使用浮雕、線刻,而人物整體部位使用精細的圓雕,背景采用高浮雕形式,衣飾紋使用線刻,同時結合鑲嵌、鏤空等方法,讓作品更加富有表現力。在石雕工藝繼承、創新的過程中,必須秉承工匠精神,堅持精益求精的態度,決不能以創新為名,忽視石雕的傳統美。總而言之,曲陽石雕是千百年來沉淀的藝術精品,工藝的創新必須遵循尺度,有的放矢。
(二)創新雕刻題材
隨著新興市場的崛起,消費者審美日益年輕化、多樣化,傳統曲陽石雕的題材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因此,為了迎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念,對于這些傳統的石雕題材作品,雕刻師必須不斷創新,開拓新的領地。題材創新,首先要符合當代人們的審美需求,傳統的石雕作品具有很強的裝飾性,題材非常寫實,無論人物、花鳥還是風景,都追求寫實韻味,體現富麗堂皇的現實之美。然而,現代藝術卻以簡潔、時尚為主要特征,講究基于現實又高于現實,因此,在曲陽石雕的發展中,很有必要借鑒這一思路,對雕塑的人物、事物、景物進行適度的抽象,使其更具有現代美感。此外,抽象隱去了一些細節,在審美中為觀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可以使作品更有韻味,善用抽象之美,可以一舉多得,提升作品的藝術價值。其次,要讓宗教題材具有人性之美。不可否認,在曲陽石雕的創作題材中佛、菩薩、羅漢等宗教題材的作品占據了半壁江山,是石雕中最常用到的題材。在傳統的表現形式中,這類題材往往帶有莊嚴肅穆的光環,讓人心生畏懼,產生距離感,人物的塑造太過扁平化,高高在上,缺少人性之美。為此,應創新宗教類題材的表現形式,突破傳統的桎梏,大膽創新,讓佛、菩薩造像更人性化,讓具體的表情和動作,更親切、更和諧,不僅要端莊肅穆,而且要具備人文之美,讓人在欣賞之時不由感到親切感。這本身也符合宗教的思想內涵,而且可以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審美體驗。
綜上,曲陽石雕的創新發展離不開文化的賦能,文化是藝術的靈魂、血脈,只有在石雕中融入文化屬性,才能稱其為藝術品,沒有文化含義的作品只能成為“匠人藝術”,因此,在創新中,應尤其注意文化的融入,打造有內涵、有時代精神的佳品。曲陽石雕的傳承和創新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與關懷,石雕是曲陽的“立縣之本”,目前從業人員已有10萬多人,這是黨和政府關懷的結果,也是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結果。在今后的發展中,作為石雕從業者,應與政府部門保持密切的聯系與溝通,積極反映現狀,支持落實相關政策,共同推動這一文化遺產走向未來。在新形勢下,曲陽石雕既要堅守傳統技藝、擴大產業規模,又要通過科技創新、注入時代文化元素,與時俱進,打造品牌。只有做到了傳統與時尚的融合,才能為這一傳統產業打開革新求變之路,贏得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