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建筑中,在梁枋、斗拱、天花等部位精心繪制的裝飾彩畫,可分為和璽彩畫、旋子彩畫、蘇式彩畫等類型。
彩畫一方面是對建筑物的裝飾,另一方面也可以對木建筑起到保護作用,減少風雨、蛀蟲等對木材的侵蝕。其中,旋子彩畫又稱學子、蜈蚣圈,是中國古代建筑彩畫的一種重要類型,在等級上僅次于和璽彩畫。
旋子彩畫
(1)旋子彩畫名稱由來
旋子彩畫中最具標志性的圖案是旋花。旋花形狀呈圓形,花瓣層次分明,由中心向外層層擴展,猶如漩渦一般,給人一種旋轉的動態感。這種獨特的花紋是旋子彩畫名稱的主要來源之一。比如在梁枋的枋心、藻頭、箍頭等部位,都大量運用了旋花圖案。枋心是彩畫的核心部位,通常繪制較大的旋花圖案,其花瓣細膩、線條流暢,旋轉的形態十分明顯。藻頭部分的旋花相對較小,但同樣具有鮮明的旋轉特征,與枋心的旋花相互呼應,使整個彩畫呈現出一種和諧統一的美感。
(2)旋子彩畫的起源
旋子彩畫最早出現于元代,當時已出現簡單的旋花圖案。明初即基本定型,清代進一步程式化,是明清官式建筑中運用最為廣泛的彩畫類型。
(3)旋子彩畫的分類
旋子彩畫按照用金多少可分為金琢墨石碾玉、煙琢墨石碾玉、金線大點金、墨線大點金、墨線小點金、雅五墨六個等級,貼金多的等級高,貼金少的等級低。
其中,金琢墨石碾玉運用金粉仔細地勾勒出圖案的輪廓線條,這些線條流暢、纖細且富有光澤,能清晰地展現出圖案的形態和結構,使圖案具有很強的立體感和層次感。北京故宮太和殿作為故宮中等級最高、規模最大的建筑,太和殿在建筑裝飾上采用了最高規格。其梁枋上的彩畫運用了金琢墨石碾玉的技法,彰顯皇家威嚴與尊貴,是該技法的典型代表。比如殿內的蟠龍金柱,從柱身到柱頭的彩畫,都展現了金琢墨石碾玉的精湛工藝,所有輪廓線條都瀝粉貼金,花心與菱地均點金,花瓣用青、綠色退暈,枋心繪制龍錦圖案,工藝繁復,精美絕倫。
煙琢墨石碾玉彩畫主要以青、綠等冷色調為主,色彩淡雅清新。這些顏色經過精心調配,相互搭配和諧,給人一種寧靜、高雅的感覺。太廟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宗廟,在建筑裝飾上具有很高的規格,大殿使用煙琢墨石碾玉彩畫,體現了其尊崇的地位。
金線大點金彩畫的輪廓線條用瀝粉貼金,顯得金光閃耀,增加了彩畫的華麗感與立體感。花心與菱地點金,讓圖案的重點部位更加突出醒目,但花瓣不作退暈處理。比如曲阜孔廟大成殿作為祭祀孔子的重要場所,大成殿具有極高的文化和歷史價值。殿內的梁枋彩畫部分采用了金線大點金,圖案精美,色彩莊重,既體現了對孔子的尊崇,也展現了古代建筑彩畫工藝的高超水平。
(4)旋子彩畫的特點
在色調上,主要是采用黃色和青綠色。用金線和墨線勾勒。旋子花心則用金色填充。藻頭(找頭)繪有旋花圖案。枋心(方心)的圖案可以由龍、鳳、錦紋組成,稱為金龍枋心、龍錦枋心,等級高;枋心的圖案也可以由花卉、奎龍、山水、一字組成,也可以空著,等級較低。畫面構圖通常分為三段,中間是枋心、兩邊是藻頭和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