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是古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房屋建筑就有門,最早在甲骨文中就有“門”字的記載,與現代建筑的門不同,古建筑的門很復雜,有很多獨特的組成構件,還反映著主人的身份地位。
01-門的類型
古建筑的“門”主要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最常見的是用木板實拼而成的門,稱為板門。常常用于宮殿、王府、廟宇的大門和普通住宅的外門,由3~5塊相同厚度的木板拼合起來,看起來十分堅固厚實。
第二類也是我國傳統建筑中最常見的門形式——隔扇門,即可當作門,又可當作窗,采光性能好。隔扇門通常帶有精美的鏤空欞花,形式多樣,在江南民居中,園林中經常使用。
02-門的位置
在古建筑中,門的位置頗有講究。通常而言,主要的門坐落在中軸線上,且要比其它的門高大開敞,相應地,為凸顯其重要性,其形制也要比其它的門要高一些。大門的位置還要適當考慮風水因素,比如北京四合院的門通常設置在“巽位”即東南角,寓意順風順水。
而次要的門一般稍偏設置,坐落在次軸線上,或者側向而設,其形制與大小也按要求降級而定。在由若干單體建筑組成的建筑群體中,根據布局的要求,門的位置需要和各部分建筑的性質協調一致,依照次序排布在中軸線、次軸線上。
▲故宮大成左門
03-門的顏色
在古代,門的顏色是等級的重要標志之一。朱門,即紅漆的大門,通常只有宮殿廟宇和達官顯貴才能使用。留存至今的明清兩代宮殿大門都是朱門,華貴中透露著典雅。
黃色的門也很高貴,黃色在古代曾是最高貴的顏色,黃色的門也只有皇家和一些重要建筑才能使用。《漢舊儀》中便記載,官署之門不漆朱紅而漆明黃色,以區別于皇帝。朱紅和明黃,根據后世之制,“人主宜黃,人臣宜朱”。
黑色的門在古達十分普遍,是非官宦人家的門色。在民間,黑色大門被認為有辟邪的作用。除了黑色大門,一般人家常用的就是白板門了,這種門往往不施油漆,或者只是刷涂一層透明清漆,保持模板原來的紋理和色澤。
如果把門漆成青色乃是犯忌,因要避諱“青樓”。原本青樓跟朱門一樣是指豪門高戶,但后來“青樓”演變為妓院的雅稱,已至青色的漆稱為忌諱。
▲黑漆大門
04-門的朝向
我國的古建筑,大門通常都是朝南的,這本身是順應天時地利的選擇。正房背北,大門朝南,在北半球,朝南有利于采光保暖,夏季時可納南來清風,冬季可以把寒冷北風擋在后墻。
通常高等級的建筑,門設計在中軸線上,普通民宅的門多偏向一角。比較通行的就是"坎宅巽門",即住房坐北朝南,宅門開在東南角。一座坐北朝南的民宅,宅門不設在南墻正中,而是開在偏東南的位置,可以避免大門正對堂屋,減去許多不便。
▲少林寺山門
05-門的神明
門扇即守衛大門、防止鬼怪侵入住宅的神明,名氣最大的門神當數鐘馗。鐘馗捉鬼的故事人們耳熟能詳,鐘馗成為門扇上的常客。流傳最廣的當數唐代的兩位將軍——秦瓊和尉遲恭。有傳說,秦瓊和尉遲恭晚上把守宮門,不讓邪祟靠近,唐太宗才得以安睡。念及兩位將軍辛苦,為不使他們過于勞累,唐太宗命令將兩位將軍真容繪成圖像,貼在門上,以畫代人。
▲門神
不同時期和地域創造出來的將軍門神,數目眾多,有趙公明和燃燈道人、孫臏和龐涓、伍子胥和趙云、蕭何和韓信、馬武和姚期、關羽與關平及周倉、裴元慶和李元霸、孟良和焦贊、岳鄂王和溫元帥、徐延昭和楊波等等,甚至還有女將穆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