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人,喜歡去古村落,有故事的地方,不止鳳凰古城,在青島,還有更多比鳳凰更美的古村落,它們隱藏在城市的某個角落,古樸唯美!青島這八處最美古村落,你去過幾個?
即墨豐城鎮雄崖所村
青島即墨雄崖古城,歷經600年的時光荏苒,懸崖絕壁,雄風古樸。遙想當年,黃海之濱,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山、灘、海、天交織,每一處都曾是抵御外侮、揚我國威的歷史印記。
雄崖所建于1402年,明朝建立以后,為抵御倭寇的侵擾,在沿海各地設立衛和所。衛的級別高于所,雄崖所就是鰲山衛管轄下的一個所,在當時被稱為“雄崖守御千戶所”,后來簡稱為雄崖所。
雄崖所村外有城隍廟、關帝廟、菩薩廟、玉皇廟、九神廟、天齊廟、先農壇等建筑,其中玉皇廟聳立在城外的山坡之上,甚為雄偉。被稱為山東最美古村落。
雄崖所三大怪,西門威字點下來,玉字一點點上邊,廟頂山上無廟臺……雄崖所又名雄崖古城,全稱又名雄崖守御千戶所,位于山東省即墨市東北約45公里的豐城鎮境內,這里東臨大海,西扼群峰,所謂“雄崖”指的是村莊東北白馬島上的一塊赭色的雄偉斷崖。
“掰一塊軟綿松軟,吃一口香甜味美”,這便是雄崖所乃至整個豐城都引以為傲的美食——糈糕。另外,雄崖所這里的咸菜是埋到海灘里天然腌制的。獨特的腌制手法讓灘腌咸菜變得名聲斐然。
600多年歷史的雄崖所村有著石頭城墻、石頭屋、石板路,古井、古樹、古院,大多數村民們依然保留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簡樸生活方式。
市民可駕車沿濱海大道至王村路口,穿過王村(田橫鎮駐地)向北直行穿過豐城直達雄崖古城。市民也可乘坐即墨開往豐城的鄉村公交,再轉前往雄崖所村的公交車即可。
即墨金口鎮鳳凰村
鳳凰村位于即墨市金口鎮,有著數量眾多并具有代表性的古宅,全村共有100戶左右的人家,其中五六十戶仍居住在古宅中。
這個有著300年歷史、人口并不算多的小村子此前并不為許多人所知曉,建于清朝時期的55處古老民居至今仍矗立在村莊內,保存完好,為村民們遮擋風雨。
這些樣式奇特的房舍排列整齊,墻壁大多是用石頭堆砌而成,青石小巷、大木門、倚窗刺繡等經典建筑樣式,在這里隨處可見。
2013年,即墨金口鎮鳳凰村入選中國傳統古村落。
即墨金口鎮金口村
據傳:明末漁民金姓父女最早在此泊舟避風,故稱金家口,簡稱金口。
明朝后期,金口只是一個小漁港,后逐漸停泊商船。據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天后宮廟田碑記》所載,當時金口已成為商港。十九世紀中葉,金口的繁榮達到頂峰,成為附近數縣的榨油工業中心和南北商貨進出集散地。十九世紀末期,港口日漸淤淺,煙臺、青島先后開港,金口遂日形衰落。抗日戰爭后,港口已基本淤塞,工商業不斷外遷,金口已凋敝不堪。
村里的天后宮,是山東境內規模最大的一座天后宮,迄今已有240多年的歷史。
嶗山區青山村
龍王曬錢搬上岸,八仙墩濤拍斷崖,左鄰太清宮右靠明霞洞……任誰也無法拒絕這個位于嶗山里的小漁村—青山村。
歷經400年的滄桑歲月,居民世代以捕魚為生,青山、梯田、茶園、村落、漁港、海灣各種自然景觀交織在一起,大海和漁村相互襯映,民居高低錯落,共同形成了一道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的優美漁村風景。
嶗山青山村整體如一幅由山、海、天共同組成的巨幅畫卷。
李滄區畢家上流
畢家上流社區大概有500多年歷史,村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村民姓畢,還有幾戶徐姓、姜姓、閻姓的人家。
據《畢氏族譜》記載,明朝成化年間,畢氏二世祖“理”,由山西云中遷此建村,因村建于李村河上游處,故冠畢姓全稱“畢家上流”;又因被群山環繞,身處三河發源地,也稱“三河源”。畢姓與后陸續遷居至此的徐姓、閻姓、姜姓等家庭安居數百年至今。
畢家上流社區由9個自然村組成,位于李村東北,是李滄區最東的社區,走在這個緊靠世園會的社區,雖然距離鬧市只有一步之遙,但這里的藍天白云、斑斕秋景,卻明顯與市區有不一樣的味道。這里就是市內的桃花源,一片靜謐的城市花園。
2014年,畢家上流入選中國最美村鎮,成為當年青島唯一一家獲評此殊榮的村鎮。
城陽韓家民俗村
韓家民俗村位于城陽區紅島街道后韓家村東,坐落于古漁場和古鹽場的遺址上。相傳炎帝時代,這里是鹽宗夙沙氏煮海水成鹽之處,也是漁宗郎君爺教化百姓結網、造船撲魚之地。這里漁、鹽、帆船文化傳說豐富,道教文化也興盛。
韓家民俗村是中國海鹽生產的發源地,天賜漁場。千百年來,男人航海、捕魚、曬鹽、經商,女人織網、種田、理家,創造了美麗的傳說和文化。
民俗村以漁、鹽、耕、讀為主題,自2004年開發建設,已建成民俗園林、民俗大酒店、民俗博物館、古船博物館、古帆船隊、民俗禮儀、民俗歌舞表演等項目。
城陽韓家民俗村是山東最大的以海洋漁業、鹽業、商業習俗、風土人情和集旅游、休閑、餐飲、娛樂為一體旅游勝地。
膠州市玉皇廟村
膠州玉皇廟村因村東供奉玉皇大帝廟而得名,遠有碧溝河、王母井、韓信道等美麗的傳說,近有“喬老縣長”組織民兵英勇抗敵的故事為后人傳頌,是一個孕育著璀璨的地域文化和富有鮮明區域特色的村莊,同時也是山東省級旅游特色村。
膠州玉皇廟村清代時期水源充沛,建筑風格以徽派為主。
從2013年起,當地有關部門投資80萬對200戶村民房屋按照“老膠州”徽派建筑風格進行統一修復,初步形成了古樸典雅、風格獨特的鄉村生態旅游特色村貌。
萊西姜山鎮西三都河村
在萊西市姜山鎮最西南端,有一處至今古貌猶存的明清古村落—西三都河村。
村莊南頭有一株樹齡600多年的黑檀古樹,遠遠望去,粗大樹干上的樹冠像一柄碩大無比的巨傘,庇護著古村落的蕓蕓眾生。
古村落大街兩旁,保留著至今原汁原味的明清古民居。現西三都河古建筑風貌猶存,共有古建筑房屋221間,以清朝中后期建筑為主,距今約220多年。
2014年,西三都河村被授予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