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清虛小鎮項目位于江蘇省句容市茅山風景區外圈保護地帶,距離南京約66公里,是中國道教文化重要的發源地之一用地東仰三茅峰,西望茅山湖,四周農舍環伺,景色宜人,東側的茅山景區與茅山書院,為項目提供了優越的生態資源與人文資源。
基于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條件,項目從策劃開始就被定位為一座文化康養型田園綜合體,希望能將茅山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國學文化和現代生活中的康養修身結合起來,成為既有濃厚地方特色又有強烈時代精神的新型休閑度假鄉村綜合體。
文化底蘊為核心
茅山是中國江蘇省的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發源地,被道家稱為“上清宗壇”。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譽。
本項目立足茅山文化,同時結合道教文化中的宗教、哲學、養生、醫藥、食療等,并采用現代科技宣揚傳統國學,打造出概括酒店、別墅、商業等業態的文化頤養小鎮,帶動茅二峰、茅三峰的開發建設,形成茅山主峰(觀光)——茅二峰、茅三峰(休閑)——茅山書院,這樣一條康養旅游線路。
規劃形態上遵從道家無為之治、道法自然的設計思想,將建筑群體化整為零,融合進自然之中,景觀設計含蓄而內斂,在形而上的基礎上,講究個人的悟道之美,將清修、無為的生活態度反映在規劃和景觀設計之中。
此外,項目還建立了專門的道文化展示館,作為其“形”的展示,為學習道文化、感受道家內涵,提供難得的機會。
康養休閑為目的
現代的康養休閑,一方面追求的是身體上的健康強健,另一方面尋找的是精神上的愉悅升華。項目首先提供了豐富的康養健身場所,以及專業的健康護理服務,同時結合道家的參禪打坐活動,形成了獨特的康體休閑氛圍,在文化氛圍的影響下,逐漸由肉體的舒適轉為精神的放松,從而達到自我實現的精神境界。這一切都依托在道文化的背景之下,建筑不再是特定功能的空間,而是作為一種傳遞精神的載體而存在,從規劃到建筑,從室外景觀都按室內裝修,都是為實現客體的自我解放。
根據設計理念對用地進行劃分,結合海綿城市、景觀規劃、交通組織和運營管理等影響因素,形成“小鎮中心+酒店度假別墅區+頤養別墅區”的的規劃結構。
作為小鎮中心,功能集特色商業、度假酒店、商務會議、休閑娛樂于一體,滿足使用者的多重需求,因此本項目小鎮中心主要由商業街與養生度假酒店組成。
首先有別于一般的康養小鎮規劃中常見的集中式布局,項目在規劃時更著重于表達尊重自然、親近自然的價值關系,建筑被化整為零的散布在山間,依附于地形地勢,將四季變換直接引入內院,公共景觀設計也以自然軟景為主,講究境由心生的悟道之美。酒店設計結合茅山當地特有的建筑風格,引入了別院概念,還原本土文化。另一方面規劃設計將各建筑通過戶外健身系統相連接,將公共空間與健身太極、靜思打坐、農林體驗等特色活動聯系在一起,把運動康養理念與日常出行結合起來。
科技手段為輔助
田園綜合體有別于一般的鄉村旅游規劃,還體現在其規劃思路的先進性上,綠色環保、節能減排作為一項重要的建設指標,是指導設計的關鍵要素。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方案從一開始就將新能源、新技術作為一個設計亮點,融入項目之中。各種新技術的使用,不但節約了項目今后的運維成本,同時也和道家對于自然的價值觀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