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誡(1035年—1110年),北宋著名建筑學家,字明仲,鄭州管城縣(今河南新鄭)人。
李誡出身于官吏家庭,其曾祖父李惟寅、祖父李惇裕、父親李南公、兄弟李譓,都供奉于朝廷官位。
從小受家庭熏陶的他,天賦異稟,好學多才,他精于書法,篆、籀、草、隸,皆入上品,據說他家藏的幾萬卷書中,有好幾千卷是他親手抄錄的。他曾經用小篆體書寫《重修朱雀門記》一文,被朝廷下旨雕刻于朱雀門下。
他在繪畫上也頗有造詣,深得古代名家的筆法。他所畫的《五馬圖》,竟然連長于繪畫的宋徽宗也稱贊不已。
然而,李誡的志向卻是在建筑設計方面,他把藝術心得充分發揮在建筑工程上。
北宋著名建筑學家
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李誡的父親李南公時任河北路轉運副使。受父親派遣,李誡入京進獻表章、物產,于是被恩補為郊社齋郎,并擔任曹州濟陰縣(今山東曹縣西北)縣尉。這份差使雖不是他的專長,也取得了一定的政績。
八年后,即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李誡調到開封將作監(主管土木建筑工程的機構)擔任主簿一職,專門管理宮殿、城郭、橋梁、邸第、房舍、道路等土木工程的建設,英雄終于有了用武之地。
任職于將作監的十三年中,他主持營建了不少宮廷建筑,如五王邸、朱雀門、景龍門、九成殿、太廟、欽慈太后佛寺等,都是精巧華麗的建筑,也監造了一些官府公用的房屋,如辟雍、尚書省、開封府廨、班直諸軍營房,規模都很大。
少林寺初祖庵大殿,建于北宋宣和七年,是河南省現存唯一的北宋木構建筑,也是現存宋代建筑中同《營造法式》所反映的北宋后期官式建筑最接近的實例。
這些工程的修建使得李誡脫穎而出,官職也不斷提升:宋哲宗紹圣三年(1096年)升將作監丞,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升將作少監。次年外放,數月后又內調為將作少監。辟雍造成后,又升任將作監。同時,他也贏得了宋徽宗的信任。
如崇寧四年(1105年),庫部員外郎姚舜仁建議在開封南偏東的方位修建明堂,并繪制了圖樣,宋徽宗特命李誡參加明堂圖樣的審查工作。后來二人合作,進一步完備了明堂圖。
《營造法式》
父親李南公去世后,李誡返回故里丁憂。當時,皇帝親自賞賜錢財百萬辦理喪事,以示優待。李誡以御賜而不敢推辭,但是請求施舍給寺院進行佛像的建造。由此可見李誡樂善好施性情之一斑。服喪之后,赴虢州(今靈寶)擔任知州一職。
李誡并非出身科舉,而是由父蔭補官進入仕途的,他的官職主要靠工作實績而步步上升。他是一個實干家,也是建筑工程管理的內行。
《營造法式》
李誡一生曾有多方面的著作,但均已散佚失傳,只有他奉旨編修的《營造法式》是唯一傳世的著作。《營造法式》是中國古代最完善的土木建筑工程著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備的建筑學著作。
紹圣四年(1097年),李誡受命重新編修《營造法式》——原名《元祐法式》,哲宗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完成。
大木作制度圖樣一
李誡在仔細研究了元祐本的《營造法式》以后,他認為其只錄有建筑材料的各種形狀,卻不包括原料的設計加工制度,而且其間工料太寬,缺乏—定的建筑設計、施工等方面的技術規范要求,所以臨時無法考據,可謂是一紙空文,難以行用。
李誡廣泛參閱前人的《考工記》《唐六典》《木經》等有關建筑方面的史書和專著,認真吸收其精華,在編寫過程中,以匠為師,與數百名從事建筑的工匠,分析比較各種建筑營造方法的優缺點,努力找出構件尺寸之間的相互比例關系,以期制定出科學的規范制度。
壕寨制度圖樣一
元符三年(1100年)李誡撰成建筑學著作《營造法式》,歷時四年。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營造法式》頒發天下,成為當時通行全國的建筑工程法式。
直到宋室南遷,政治中心易地,平江知府王喚還在蘇州重印此書,以應工程之需,這也從實踐方面證明了此書的廣泛適用性。
建筑科學技術的百科全書
李誡的這部《營造法式》的編修上承隋唐,下啟明清,對研究中國古代土木建筑工程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不僅在宋朝,即使是后世,不僅在國內,即使是國外,這部著作對于建筑工程技術的發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南宋以來,不少設計精巧、造型別致、風格古樸的古建筑或者根據《營造法式》規程營建,或者在它的基礎上演化,無不受其影響。
《營造法式卷三十二》二十二天宮壁藏
元代水利工程技術中關于筑城部分的規定幾乎和《營造法式》的規定完全相同。
明代的《營造法式》和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則》也吸收了其中的很多內容,這是就抽象理論而說,實際應用方面也是如此。
石作制度圖樣一
《營造法式》用很大的篇幅(十三卷)列舉了各種工程的制度,包括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鋸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畫作、磚作、窯作共十三種一百七十六項工程的尺度標準以及基本操作要領,類似現代的建筑工程標準作法。
這一部分突出地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筑工人的卓越才能和中國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藝水平。
《營造法式》圖樣-彩畫
書中還提出了一整套木構架建筑的模數制設計方法。《營造法式》規定,凡設計和建造房屋,都要以“材”作為依據。
“材”有八個等級,可以按房屋的種類和規模來選用。中國古代的技術書籍,多重文字,很少圖樣。
《營造法式》不僅內容十分豐富,且附有非常珍貴的建筑圖樣,開創了圖文并茂的一代新風。這些圖樣細膩逼真,豐富多彩,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工程制圖學和美術工藝的高度水平。
宋《營造法式》“五彩遍裝”立面彩畫示意圖
李誡編修的《營造法式》是一部建筑科學技術的百科全書,成為中國建筑史上的一個劃時代創舉,是營造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
梁思成曾評價《營造法式》,“其科學性,在古籍中是罕見的”。
李誡是偉大的建筑大師,一位藝術家和學者,也是一個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