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是中國建筑構架中最重要的構建之一,它是一段橫斷面大多呈矩形的橫木,明清時期基本接近方形,而中國南方的很多梁則采用圓形斷面,這樣較好的節約了木材。
梁承托著建筑物上部構架中的構建及屋面的全部重量,是建筑上部構架中最為重要的部分。而依據梁在建筑構架中的具體位置、詳細形狀、具體作用等的不同,又有不同的名稱,如七架梁、六架梁、五架梁、四架梁、三架梁、雙步梁、單步梁,還有抱頭梁、抹角梁、順扒梁、十字梁、桃尖梁、太平梁等。大多數的梁的方向,都是與建筑物的橫斷面一致。
梁的下面,主要支撐物就是柱子。在較大型的建筑物中,梁是放在斗拱上的,斗拱下面才是柱子,而在較小型的建筑物中,梁是直接放置在柱頭上的。
(1)梁的位置:單步梁、雙步梁、三架梁、五架梁、七架梁、順梁、扒梁、角梁
(2)梁的外觀:直梁、月梁(虹梁)
(3)梁頭式樣:挑尖梁頭、批竹梁頭、螞蚱梁頭
抱頭梁又稱疊梁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使用范圍廣,在中國古建筑宮殿、廟宇、寺院等大型建筑中經常采用,也為皇家建筑群所選,是漢族木構架建筑的代表。
在小式大木作建筑構架中,處在檻柱和金柱間的短梁叫做“抱頭梁”。它一頭在檐柱之上,一頭插入金柱之中。抱頭梁是古代漢族建筑木構架的主要形式之一,尤其是在我國北方地區,室內少柱甚至無柱,空間大,耗材多。
這種構架的特點是在柱頂或柱網上的水平鋪作層上,沿房屋進深方向架數層疊架的梁,梁逐層縮短,層間墊短柱或木塊,最上層梁中間立小柱或三角撐,形成三角形屋架,抱頭梁:長一界之柁梁,一端承桁,一端連于柱。位于廊者為廊川;位于雙步者稱短川,或簡稱川。
挑尖梁,是建筑物結構名稱,是連接金柱和檐柱的不稱重的次要短梁。
在大式帶檐廊的建筑物中,主要的梁多由前后金柱承托,除了這些金柱承托的主要的梁之外,還有一些次要的梁,如,連接金柱和檐柱的梁,它的形體較為短小,但梁頭通常都做成較為復雜的形式,這種短梁叫“挑尖梁”。挑尖梁并不起承重作用,而主要起者連接作用做相當于是小式大木作中的“抱頭梁”。
太平梁
太平梁古建筑大木作梁架構件,一般用在廡殿頂建筑中。當廡殿頂建筑采用推山做法時,由于兩山向外推出,脊檁要隨之加長,那么其兩端便懸空于梁架之外了。這段懸空的脊檁上面負有正吻、瓦等構件,增加了脊檁的荷載。為了安全與牢固,必須要在脊檁下面附加一些承重件,一般就是一梁一柱,這里的柱稱為“雷公柱”,梁就是“太平梁”。除了廡殿推山建筑外,在某些較大的攢尖頂建筑中,雷公柱下也要增設一根短梁作為承重件,這根短梁也叫作“太平梁”。
太平梁是清式大木作名稱。用于廡殿推山頂構架中,其位置在山面坡頂最上一層的短梁(扒梁)。方向與平梁相同,功能與平梁相似,但位置在平梁以外,僅能通過雷公柱承托脊檁的懸挑梢端。其梁兩端下面刻榫,分別與前后上金搭交檁懸挑部分相交,其梁下皮與搭交檁中線取乎,故其梁高于平梁,稱為太平梁。
角梁
在建筑屋頂上的垂脊處,也就是屋頂的正面和側面相接處,最下面一架斜置并伸出柱子之外的梁,叫做“角梁”。角梁一般有上下兩層,其中的下層梁在宋式建筑中稱為“大角梁”,在清式建筑中稱為“老角梁”。老角梁上面,即角梁的上層梁為“仔角梁”,也稱“子角梁”。
步架
清式建筑的木構架中,相鄰兩條桁(檁)之間的水平距離,稱為“步架”。步架依據位置的不同可以分為廊步、金步、脊步等。如果是雙脊檁卷棚建筑,則最上面居中的一步架稱為“頂步”。在同一幢建筑中,只有廊步和頂步在尺度上會有所變化,而其余各步架的尺寸基本相同。
單步梁
單步梁是架在雙步梁之上的短梁,并且是放置在雙步梁上的瓜柱上的短梁,因為長度只有一步架,所以叫做“單步梁”。
雙步梁
在建筑物的構架中,連接金柱和檐柱的桃尖梁,一般是不起承重作用的。但是,當檐柱與金柱之間的距離過大時,在桃尖梁的正中好可以加立一根瓜柱,上架一條梁和一根桁,此時的桃尖梁便具有了承重作用,同時梁的名稱也改為“雙步梁”,宋代稱為“乳栿”。
三架梁
清式建筑物中,上面承托三條桁(檁)的梁,叫做“三架梁”,宋代稱為“平梁”。以此類推,上面承托五條桁的梁,就叫做“五架梁”,相當于宋代的“四椽栿”。而上面承托七條桁的梁,就叫做“七架梁”,相當于宋代的“六椽栿”。
月梁
“月梁”這一名稱指的是兩個概念。一是指清式卷棚頂建筑梁架的最上一層梁,叫“月梁”,也叫“頂梁”。二是指做成“新月”形式的梁,其梁的兩端呈弧形、而梁的中段微微上拱,整體形象彎曲得近似新月,所以稱為“月梁”。宋代以前大型建筑中露明的梁多采用“月梁”做法,到了明清時期,官式建筑中已不再使用,但在江南民間建筑中卻仍較為常見。
順梁
順梁的形態、作用和一般的梁相同,只是其安放的方向與一般的梁相反,或者說與一般的梁垂直。也就是說,順梁與建筑面寬是平行的,而不是垂直的,所以稱為“順梁”。在廡殿頂和歇山頂建筑中,常設置有順梁,它的位置在下金枋的下面。
扒梁
扒梁也稱“趴梁”。扒梁和順梁的方向一致,但是扒梁的兩端不是直接架在下面的柱頭上,而是扣在檁上或一般的梁的上面。扒梁既是梁,同時也起著枋的作用,或者說它同時也是一根枋。
順扒梁
順扒梁也是我國傳統木構件中的構件之一,多用于廡殿頂或是歇山頂建筑的山面。其做法一般是外一端扣在山面檐檁或正心桁上,內一端可直接搭在梁身上,也可做榫交于正身梁架的柁墩或瓜柱上。
檁是架在梁頭位置的沿建筑面闊方向的水平構件。其作用是直接固定椽子,并將屋頂荷載通過梁而向下傳遞。檁的名稱隨其梁頭所在的柱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如在檐柱之上的稱檐檁,在金柱之上的金檁,在中柱之上的稱脊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