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中山市文廣新局獲悉,該局獲全國農家書屋全面建設十周年先進集體稱號。10年來,中山市高標準推進書屋建設,成為廣東省首個實現行政村(社區)農家書屋全覆蓋的地級市,每家書屋平均面積超過90平方米,是省標準的4.5倍。啟動特色小鎮建設后,我市把“文化小康”作為特色小鎮建設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融入特色文化元素,提升了特色小鎮的文化品質,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

公共文化服務深入特色小鎮
據市文廣新局局長羅建華介紹,目前我市已經建成276個農家書屋,每家書屋平均藏書量超3000冊,是省標準的2倍多;每家農家書屋配備可連接互聯網的電腦達6臺,是省標準的1.5倍,并提供免費無線WIFI服務。推動優質文化資源向基層傾斜,也成為中山以“文化+”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的抓手。目前,我市各特色小鎮成功打造“十分鐘文化圈”,建立起室內建筑面積不少于2000平方米、戶外文體廣場面積不少于4000平方米的綜合性文體活動中心,設有24小時智能圖書館、老年人活動功能場室、青少年活動功能場室、綜合排練廳、綜藝廳、多功能展示廳等功能場館。
與此同時,“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也在中山加快推進。通過開發O2O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平臺,該市探索統籌線上線下文化活動,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目前,該平臺已覆蓋該市1325個住宅小區,上線了“你點我送—中山文化惠民通”平臺,開發“文化中山”有線數字電視服務專區,手機圖書館數字資源總量達到64.5TB,將數字文化服務資源送進千家萬戶。
產城文融合塑造個性小鎮
當前我市正在重點建設的特色小鎮包括中國紅木文化旅游特色小鎮、古鎮燈飾特色小鎮、華南中醫藥健康小鎮、時尚服裝小鎮、廣東游戲游藝文化小鎮、長命水沉香小鎮等,在這個過程中,通過盤活各鎮文化底蘊及鄉情民俗,引導燈飾、紅木、游戲游藝等傳統特色文化產業集聚發展,加速轉型,打造經典產業品牌或區域品牌,塑造特色小鎮鮮明的文化個性。
如長命水沉香小鎮,依托“中國沉香之鄉”金字招牌,采取“政府+高校+企業”共同投資模式,構建貫通“研、產、銷、創、養、游”的多元復合產業體系,建設中國沉香貿易集散地、粵港澳大灣區健康養生服務基地、沉香國際研發檢測中心。
產城融合也推動了文化旅游產業。目前,中山成功創建1個5A景區孫中山故里景區,4A景區和3A景區各兩個,形成特色產業與旅游產業相互促進、協同發展格局,帶動中山市旅游產業整體發展。2017年國慶中秋雙節,孫中山故里旅游區接待游客19.58萬人次,同比增長3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