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下發的《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中指出,將加快建設農產品加工特色小鎮,實現產城融合發展。根據該意見,農業特色小鎮建設被提上日程,契合一系列國家戰略,前景值得期待。
農業類特色小鎮由于其農業休閑業、高附加值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顯著優勢,將有望成為這一輪特色小鎮建設中的熱點。2016年北京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小城鎮發展基金,引導全市42個重點小城鎮打造成旅游休閑特色鎮、科技和設施農業示范鎮等五類特色小鎮。其中,靠近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通州區西集鎮便提出了以“慢生活、微旅游”為理念,打造輕養生業態、生態度假業態和觀光游學業態,建設運河鄉土文學博物館、農耕文化博物館、農業游學體驗館等內容的農業田園休閑小鎮?,F特色農業小鎮的建設和發展正在全國發酵……

1、為什么要發展特色農業小鎮?
特色小鎮是推動小城鎮發展的重要手段,提高城鎮環境建設,要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才是根本。改革開放至今,農業依然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尤其是對于承接城市和拉動農村發展的特色小鎮來說,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業科技、農業服務、休閑農業必將發揮重要作用。我國農業開始從傳統的農業大鎮轉向休閑農業特色小鎮發展,逐漸形成了集農業、休閑、生態、旅游、消費等一體的產業集群。
2、什么是農業特色小鎮?
有特色產業才能建特色小鎮,如果為了特色而人造特色便是偏離了政策的初衷。而利用自身的優質農業資源打造農業類特色小鎮將是一條實事求是的道路。
農業特色小鎮是指依賴農業特色產業和特色環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態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具有明確的農業產業定位、農業文化內涵、農業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綜合開發項目。它是通過現代農業+城鎮,構建產城一體,農旅雙鏈,區域融合發展的農旅綜合體。它是旅游景區、消費產業聚集區、新型城鎮化發展區三區合一,產城鄉一體化的新型城鎮化模式。
3、農業特色小鎮建設要點
特色小鎮規劃是一項綜合性規劃,在充分提煉當地特色的基礎上,需要疊加產業規劃、歷史文化及自然資源特點挖掘、基礎設施規劃、人居環境及景觀設計、體制機制創新、小鎮運營管理等諸多內容。

農業型特色小鎮在規劃中,主要有以下七個要點:
1、選址
農業型特色小鎮的選址,直接決定了小鎮的“特色”所在。通常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一是位于城市周邊。具有與城市物質流、信息流、交通流相互溝通的便利條件;二是農業相對發達的地區,有相對充足的土地可利用,是農業發展的重要構成要素;三是最好具備生態環境好,有可以挖掘的自然資源、歷史人文、特色產業等條件,使得農業型特色小鎮具有發展的延伸性。
2、產業
產業以現代農業中的規模農業、設施農業、休閑農業和智慧農業為核心構建農業產業體系。提高當地環境品質,在現代農業發展的同時,形成的風貌具備構建良好景觀的條件。
同時挖掘具有當地特色的歷史文化、自然資源和特色產業等,形成特色小鎮的輔助產業,構建特色小鎮品牌。
3、社區
要構建適于社區居民與農民間交流的空間,打造市民農園是社區居民和農民最好的交流空間和手段。從生活服務、健康服務和快樂服務三個方面構建社區服務體系。
4、配套
要按照宜居城市標準進行農業特色小鎮的配套設施建設。除道路、供水、供電、通信、污水垃圾處理、物流、寬帶網絡等基礎設施外,重點搞好社交空間、休閑娛樂空間、健身設施和文化教育設施建設。尤其在教育和康養等方面,應形成亮點。
5、景觀
景觀建設以滿足居民需要為主,兼顧游客需要,因此不一定需要按照3A級景區的標準建設,更多的應該考慮實用性??梢酝ㄟ^挖掘當地的特殊歷史人文特色,形成有吸引力的地標性景觀。
6、農民利益保護
在農業特色小鎮建設的過程中,農民利益保護是重中之重。要通過提供合理用地補償、土地租賃、企業入股、提供就業機會、提供培訓和良好社會福利等手段,確保農民利益得到切實的保護,與農民達到統一,解決、安排好當地農民的就業、經濟問題,維護農民的決策權。
7、政策與機制
農業特色小鎮建設,要在用地指標、審批和管理權限方面尋求創新和突破。同時,農業特色小鎮的開發,一定要采用市場化的運作機制。政府僅負責政策和規劃支持,具體的運作,要由市場化的企業主體來進行。
4、如何打造農業特色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