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作為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建設美麗中國的重大舉措,也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抓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河南省是全國農業大省,農村人口大省,農村人口超過5000萬,行政村達4.6萬多個,對于河南來說,建設美麗鄉村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河南既是歷史文化資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觀薈萃之地,猶如一座浩瀚如煙的歷史長廊、一幅風光旖旎的天然畫卷,山川融南秀北雄于一體。美麗的山水勝景,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物質基礎。近年來,通過項目帶動、政策扶持、典型示范和宣傳推介,河南美麗鄉村建設在全省大部分地方都取得了顯著成效:以科學規劃為指導,有序開展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工作;注重生態保護,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強化項目引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顯著提升;發揮旅游優勢,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發展迅速。2020年9月份,農業農村部公布的2020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名單,共246個村,河南省8個村入選。
河南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村莊規劃標準低,主要表現在“重建設輕規劃”。有些村莊甚至邊建設邊規劃,邊規劃邊改進,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浪費,同時對挖掘村莊的歷史文化、自然資源和產業元素等方面不到位,特色化建設不足,甚至出現“千村一面”的現象。
二是村民主動參與度不高。從資金籌措,到鄉村規劃建設,一般都是政府一手包辦,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建設中來的農民很少,一定程度上存在“干部干,民眾看”的現象,影響了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的進展。
三是產業支撐不夠。美麗鄉村的建設不僅需要財政補助資金,而且還需要吸引社會資本進入,有產業項目支撐發展,有產業項目收入,既要能夠留住人,也要能留住發展前景看好的產業項目。
四是缺少建設人才。一方面現在很多農村的年輕人為了賺到更多的錢,選擇到城市打拼,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生活;另一方面由于基礎設施不完善,美麗鄉村建設缺乏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因此,農村人才缺失現象非常普遍,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建設發展。
五是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一方面美麗鄉村的道路、房屋、排污排水設施以及公共服務設施、娛樂設施、醫療衛生設施、環保設施、教育設施等各個方面,仍是相對滯后的;另一方面由于農村地區生態環境破壞嚴重,臟亂差現象普遍,需要徹底整改、進一步完善,建設工作任務艱巨。河南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以來,試點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取得了有效成果,但相對于城市來說,還是比較落后。
針對上述問題,下一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一是因地制宜,完善規劃,凸顯鄉村特色。河南省有4.6萬多個行政村,每個村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經濟區位優勢各不相同。千村一面不是美麗,建設美麗鄉村,關鍵是堅持因地制宜,突出本地特色,提升鄉村文化內涵,讓鄉村因特色而更加美麗,因特色而更加有活力。要注重發揮村莊原有符號的作用,通過體現鄉村特色、區域特色,堅持以人為本,打造宜居宜業、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
二是營造良好氛圍,調動村民參與積極性。隨著河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城里人開始向往鄉村空曠的田野,優美的田園風光和悠閑安逸的生活,這使得鄉村旅游越來越受到城市居民的追捧。美麗鄉村的宣傳應緊緊抓住大眾的旅游需求,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美麗鄉村建設,農民是主體。只有農民上心,才能難事不難、好事辦好。通過媒體、報刊等宣傳媒介,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宣傳活動,讓村民更直接地體會到美麗鄉村建設所取得的成果和好處,主動參與到家鄉的美麗鄉村建設中來,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監督美麗鄉村建設的良好氛圍。
三是促進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特色產業。河南省是農業大省,承擔著糧食安全的戰略任務,第一產業發展比重大。隨著經濟發展和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農業投入勞動力水平不斷降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務工,農村“空心村”問題嚴重。為保障農村持續發展,建設美麗鄉村,要結合當地發展優勢,推動農民返鄉就業,發展高效農業、鄉村旅游業和特色產業,積極促進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激活鄉村經濟發展活力。
四是拓寬融資渠道,加大投資力度。一方面,合理使用政府下撥的每一筆資金。另一方面通過市場運作方式,積極吸納社會資金投資,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鼓勵不同經濟成分和各類投資主體以獨資、合資、承包、租賃等多種形式參與美麗鄉村建設項目開發,形成循環資金鏈,使美麗鄉村建設能夠持續穩定地發展。
五是培養和留住各類人才。美麗鄉村建設,人才是基本和保障。要政策先行,出臺相關激勵措施,對高學歷高素質人才回鄉創業放寬政策。要筑巢引鳳,多方鼓勵引導返鄉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科技人員、退役軍人等返鄉做“創客”,投身美麗鄉村建設。要營造“靠環境引人才,用服務留人才”的良好氛圍,制訂創業等優惠政策,搭牢拓寬人才干事創業平臺。要加大本土人才培養扶持力度,制訂完善本土人才成長發展機制,充分調動鄉村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揮鄉村人才的技術優勢,帶動相關產業快速發展。
六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首先應加強農村的道路硬化、房屋規劃、通水、通天然氣、排污系統、公共娛樂和醫療教育等各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其次,重新規劃農村現有生態環境,徹底解決農村生態環境差的問題。最后,努力提高村民保護公共基礎設施的意識,形成良好的循環效應,進而全面保護基礎設施建設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