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又稱徽州建筑,是中國傳統建筑最重要的流派“皖派建筑”之一分支系列,徽派建筑作為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為中外建筑大師所推崇。
徽派建筑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梁架多用料碩大,且注重裝飾。還廣泛采用磚、木、石雕,表現出高超的裝飾藝術水平。徽派建筑坐北朝南,注重內采光;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梁畫棟和裝飾屋頂、檐口見長。
徽派建筑講究規格禮數,官商亦有別。除脫富麗堂皇的徽商巨賈之家外,小戶人家的民居亦不乏雅致與講究。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風景之靈氣,融中國風俗文化之精華,風格獨特,結構嚴謹,雕鏤精湛,不論是村鎮規劃構思,還是平面及空間處理、建筑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都充分體現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為典型,被譽為徽州古建三絕,為中外建筑界所重視和嘆服。
由古及今,大至宮廷建筑,小到地方民居,院子(也即庭院)都是一個構成建筑空間的主要元素,庭院,這個人為的自然空間,不但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人們對自然的需求、感情的寄托,而且這種綿延千載的生活居住模式,業已成為人們割舍不了的習慣。
外國是把院子建在建筑之外,即院子包圍房子。中國則相反,院在建筑之內而房子建在院子之外,即房屋包圍院子。房屋、墻垣等圍合成院落,以院為中心;或是以主單元(即正殿、正廳)為中心,次單元(即兩廂)圍繞主單元,一正兩廂,并以抄手廊連接,組成一座建筑。其特點就在于把“院子”作為建筑平面的組成部分,室內外空間融為一體,以房廊作為過度空間,富有生活氣息。院周圍建筑互不獨立,相互聯系。但合院建筑不是群體,而只是“一座”建筑。
中式庭院總體上采用的色彩較中和,多為灰白色,極少有紅藍黃等炫目色彩。構圖上以曲線為主,講究曲徑通幽。庭院構筑物以木質的亭臺、臺、廊、榭為主,月洞門、花格窗式的黛瓦粉墻,則起到阻隔引導分割視線和游徑等作用。庭院植物有著明確的寓意和嚴格的位置,如屋后栽竹,廳前植桂,花壇種牡丹、芍藥,階前梧桐,轉角芭蕉,坡地白皮松,水池栽荷花,點景用竹子、石筍,小品用石桌椅、孤賞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