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建”這個詞仿佛一夜之間炙手可熱,隨著鄉村建筑迅猛發展,各種各樣的鄉建理論眾說紛紜,百家爭鳴。
我們反而更喜歡瑞士建筑家彼得·卒姆托的這句話。相信去過瓦爾斯浴場的人無不為之震撼,然而你卻看不到一點瑞士民居的形式感。但這一點兒也不影響瓦爾斯浴場成為一座傳世的經典之作。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我們設計了莫干山疊云度假酒店,希望在莫干山腳下蓋一座美麗的房子。
民居群,整個村落都建在一個狹長的山坳中。從自然環境到地理位置都得天獨厚。原建筑建于20世紀80年代,磚木結構的老房子早已破敗不堪,因原建筑與周邊民居是連體建造的,鄰居也都住在里面,而業主希望將其推倒重建。
設計師考慮各方面因素,對建筑與環境做了新的構思,把新建筑建造在遠離鄰居的另一側,靠近東邊的竹林。當下的鄉村早已建滿了歐式小農居,與我們日益進步的審美有一些格格不入。
設計師希望這個建筑具有當代性與前瞻性,而不能裹挾在鄉村建造的潮流中。新建筑的用途是作為一間度假酒店來使用,每個房間都要有景致與陽光。在有限的占地面積上建造出有8個房間的功能齊全的小型度假酒店。
房子依地勢而建,架在山腳下,面朝群山而立。長條形的盒子疊加而起,錯落有致。酒店的名字“疊云”也是因此而來,一層層疊加到云端。因建筑背靠茶山,設計師把底層留做車庫與廚房以抬高建筑的高度,增加日常使用區域的采光。看似簡單的盒子疊加,其內部的動線還是經過嚴謹思考的,各種不同的房型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
混凝土色的外立面材質,為建筑增添了幾分冷峻感,在眾多的民宅中格外顯眼,獨特而又不突兀,靜靜地藏于這歷史悠久的莫干山小鎮中,猶如山水間的一座雕塑。酒店從建筑到室內一次性完成,避免了很多建筑與室內銜接不上的尷尬,項目歷時兩年,直至今日成品所見。
室內設計沿用建筑工業風的氣質。一樓的辦公區為強烈的黑白灰色調,冷冷的工業感。裸露的水泥材質、黑色鋼板與漸變馬賽克和諧地處于同一個空間里。吧臺除了作為接待空間,也是餐廳與咖啡吧的操作區,這是一個多功能空間。餐廳與客廳中間,一整面黑色的鋼板墻體很好地區分開功能,又可以無界限地互動。
墻中間還放有一個酒精壁爐,冬日里點上一爐火光,一冷一暖的溫度剛好,即便聚會都毫無壓力。墻上掛的超現實主義油畫為空間增添了一點點神秘感。無論四季如何變幻,坐在室內遙望滿山景色,喝上一杯咖啡,不失為一種情趣所致。室外還配有露天泳池,是夏日里度假的美好去處。
每個時代的生命力不同,它都有自我的節奏,在不斷的變化中,顯得十分頑強。設計亦是如此,無論建筑設計還是室內設計,都能適應這種變化,并不斷地去完善與創新。在到處爆發城市化洪流的今天,逃離都市,隱于山水,已成為都市一族的生活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