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旅游市場的不斷發展,民宿因其價格適中、風格多樣等優點,受到很多游客、消費者的喜愛。而由于投資相對少、發展門檻相對較低,很多人也主動加入民宿這一行業當中來。不過,和任何一種產業一樣,民宿發展火爆的背后,也有很多從業者必須要回避的誤區和風險。
所謂民宿,就是指把自家的房子收拾出來,變成類似旅店的性質,提供給游客來住宿。最早這種新模式出現在一些古鎮,之后則是紅遍大江南北。而民宿的性質也決定了,它和共享經濟有天然的聯系。

但是不可否認,民宿從發展之初就存在一些必須重視的問題。比方說,自家的房子,自己住是沒問題,但要是拿出來經營,那房間的質量、安全防火標準是不是達標等等。
去年10月,國家旅游局專門出臺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民宿,正式進入了國家的監管范圍,這也意味著民宿有了明確的身份。
近幾年來,民宿的建設速度是非常快的,以深圳為例,深圳大鵬灣附近的的民宿在短短幾年之間就發展了起來。相應的,民宿給當地居民帶來的分紅從2009年的不到900塊錢增長到了每年3000塊錢。
但是快速發展并不一定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有些當地民宿的經營者就發現,在最近5年,民宿數量增加了10倍,但是來住民宿的人增長速度卻沒那么快,最近幾年甚至出現了下滑。供求不平衡的問題,正在影響民宿行業。
同樣,管理規范的細化也是民宿業增長面臨的問題。像深圳大鵬灣這樣的地方,出臺了自己的民宿行業規范,但是還有一些地方,由于各種原因,民宿條件不達標的問題,依然存在。
其實民宿的問題應該是目前行業發展過程中的陣痛。從小散亂到標準化、規模化發展,是必須有一個汰舊換新的過程,這個過程肯定是痛苦的。最直觀地來說,咱們自家的房子,自己住沒問題,但要拿出來做民宿,就得進行改造,符合房屋規格標準,加裝安全防火設備,這么一來,短期內就會產生一筆可觀的成本。所以自然會有人有怨言,甚至把管理部門的積極管理當做是礙自己的事。

其實,行業發展和管理細化是事情的表里兩面。如果管理不到位,民宿行業發展混亂,終究是無法做大的;監管雖然嚴厲,但如果符合規范,就不會給咱們帶來困擾。而商業新模式的發展,會給當地帶來更高的稅收、從而進一步推動當地商業環境、基礎設施的完善。也就是說,在民宿發展這個問題上,各方的訴求從根本上是完全一致的。
平衡供需是眼下民宿需要面對的問題,而加強監管,除了提升行業發展水平之外,同樣可以間接地促進供需平衡。所以,對于民宿眼下的發展,不管是從業者還是管理部門,都應該把該做的事情做到位。各司其職,眾人一心。相信,民宿的未來發展,會給我們帶來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