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特色小鎮快速發展,成為一些地方新的經濟增長點,但在小鎮建設中,定位不準、盲目發展、房地產化等苗頭時有冒出,特色小鎮如何才能高質量發展?
發展特色小鎮,產業是根基。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此前發布《關于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通知》指出,將逐年淘汰產業特色不鮮明、產鎮不融合的問題小鎮。
只有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獨特產業生態,才能防止特色小鎮“千鎮一面”。作為先行者,浙江省的特色小鎮是各地學習借鑒的范本。把“產業特而強”放在了第一位。“特”是指浙江的每個小鎮既聚焦數字經濟、環保、健康等萬億產業,也涵蓋茶葉、絲綢、黃酒等歷史經典產業中的一個產業?!皬姟笔侵感℃側γ闇十a業高端,集聚高端要素,打造創新生態系統。
成功的小鎮靠的是特色產業,發展緩慢的小鎮往往是尚未找到特色。西部一些地區不善于保護和開發利用本地特色資源。有的小鎮以“新”為美、見“舊”就拆,人為造景,缺乏內涵;有的小鎮照搬照抄浙江經驗,盲目跟風,群眾參與度不夠高,造成特色小鎮活力和吸引力不足。
特色小鎮美在特色、貴在特色、難在特色。
特色小鎮的開發者建立產業立鎮的思路,精準聚焦優勢主導產業,深挖最有基礎、最具潛力、最能成長又可持續發展的特色產業。促進特色小鎮健康發展,必須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基本路徑。
目前,農業類特色小鎮數量偏少,遠低于市場需求,有一些特色小鎮甚至掛著農業的牌子辦著工業的事。建立特色小鎮發展基金,重點扶植農業類特色小鎮的建設,同時適當放寬農業類特色小鎮建設用地的限制,出臺優惠政策措施,鼓勵年輕人返鄉就業、城里人入鄉創業。
特色小鎮一端連著城市,一端連著鄉村,是城鄉一體化重要的節點,也是鄉村振興、農村城鎮化、農民市民化的重要載體,國家應在財力和政策方面給予重點幫助。特色小鎮需要特色產業,更需要特別的建設方式,政府在更好地發揮引導作用的時候,企業該如何做?
有些地方建設特色小鎮,一方面過度依賴新增建設用地,另一方面農村有大量零散、粗放的土地,沒有得到統籌規劃和有效利用。各地應該通過盤活農村存量用地和城鎮原有的建設存量用地,解決特色小鎮空間不足、計劃不足、項目落地難等問題。
將特色小鎮發展規劃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科學劃定特色小鎮的發展邊界,控制建設規模,優化空間布局。避免以發展特色小鎮的名義盲目擴張,突破規劃空間,嚴防特色小鎮建設觸碰永久基本農田紅線和生態保護紅線。
解決特色小鎮地產化,主要有三條措施:一是優化用地結構,嚴格控制房地產開發用地比例;二是合理安排產業用地和房地產用地的供應時序和開發節奏,堅持先發展產業,再建設住宅和商業設施的順序,避免在產業支撐不足的情況下,大量進行房地產開發;三是嚴格執行土地出讓有關規定,不得將特色小鎮用地低價、打包出讓給房地產開發企業。特色小鎮的發展能不偏不倚,真正釋放出城鄉融合發展和內需增長新空間,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